仅仅半天的功夫,这篇文章被各大新闻网站疯狂转载,其负面效应直接波及香港股市,造成碧生源公司的股价大幅下滑,全天暴跌32.8%,*终以0.84港元/股收盘。尽管有香港媒体评论指出,大陆媒体是在“炒碧生源的冷饭”。但是,隔日“碧生源”的股价再次下跌4.76%。一直到19日,股价才跌止略升。
记者调查得知,受这场风波的影响,碧生源的股价下跌35%,市值蒸发7.4亿港元。
2月23日,记者前往碧生源控股有限公司采访。“在这场风波发生后的两个星期,我在香港频繁拜访投资者,逐个澄清事实,主动自救,搞得我心神俱疲,苦不堪言。”叙述这场风波的赵一弘,神色安详,语调平和。
“真是祸从天降,躺着中枪。”赵一弘半开玩笑地说,*让我想不通的是,这篇时评文章提的都是些“陈年旧事”,可为何还能掀起如此*涛骇浪,险些把碧生源活活吞噬。
其实,想不通的不只是碧生源,很多消费者也是摸不着头脑,一方面是主流媒体的强烈质疑,另一方面是其产品仍在正常销售,为人所熟知的广告还像往常一样播出。
产品质量到底有没有问题?消费者和企业都迫切期望**监管部门给个说法,而**相关部门却选择沉默。
这些看似不正常的现象背后,究竟藏着何种玄机,记者对此展开了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