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号称国内“面膜**股”的美即控股宣布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停牌。这是其继8月2日因发布公司及若干股东正与两个潜在买家磋商收购事宜停牌后的又一次停牌。为何美即面膜在发展得如*如荼的今天,急于出售呢?
业内人士认为,尽管面膜品类的未来增长潜力被普遍看好,但对于美即来说,在竞争不断加剧、**压力不断增大的背景下,公司亟须在规模扩张和风险控制中寻找平衡。
根据营销咨询公司尚道女性消费发布的2011年消费数据,面膜已成为第四大化妆品消费品。2001年-2009年,面膜是护肤品各子类增速中*高的一个,增速高达31%。而作为面膜行业中**一家上市公司,AC尼尔森报告显示,2012年美即品牌产品在我国面膜市场所占份额为26.4%。
美即今年3月公布的2012/2013中期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31日六个月,公司实现收入8.2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31%,净利润965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20%。
按理说,美即应该前景光明,但却为何会选择出售?对于业内而言,美即挂牌出售的消息本身可能比买家是谁更加引人揣测。
有业内人士的观点认为,前有丸美,接着就是美即,跟当年大宝、小护士、羽西等被收购不一样,现在国产品牌做到一定的程度就急着找“买家”。尽管面膜行业利润目前较高,但渠道费用也在增加,做**拼不过跨国品牌,继续做低端恐怕很快便遭遇“瓶颈”。
化妆品行业**张红辉认为,在很多人看来,面膜市场的未来前景非常可观,而美即作为本土面膜品牌在中**市场上垄断了大部分市场份额,在整个市场终端渠道都占据了一席之地,成为了面膜品类市场的销量老大。而在美即的成功之后,很多本土品牌都在跟风,并推出了新概念特色的面膜品类,比如草舍**、我的美丽日志、屈臣氏、依琳娜、金蔻、一品婷、I尚I膜、立肤白、彦部秀、魔法世家、魔力鲜颜、优魔优漾、天姿曼面膜等品牌在市场上的表现都趋向良好。而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他们可以选择的面膜品类有很多,而对于这种护肤化妆品类中的“快消品”,却不是那么容易形成品牌忠诚度。
业内人士指出,美即控股目前主营面膜,这有利于其集中资源和精力做大规模和**市场,但随着规模的做大以及渠道网络的完善,多品牌多品类的多元化战略是必然的发展方向。考虑到面膜市场的增长潜力以及竞争格局趋于激烈,预计美即未来大力度的线上线下营销**将持续,线下将增加店铺面积、人员配置以及货架陈列,而线上则希望通过网络平台推行更深更广的消费者教育和品牌建设,但这同时也需要更大的支出。不过,加大营销力度对收入能带来多少实质性带动目前仍不确定。而在销售开支攀升、净利润率开始出现下降之外,单一品类发展对业绩稳定的风险也是市场对美即的担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