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沸腾的胶原蛋白事件令相关药企头疼不已,受到事件的影响,胶原蛋白行业低迷趋势明显,多家相关上市企业的股市震荡。这是由一则质疑胶原蛋白功效的微博开始,先是东宝生物的被媒体曝光的胶原蛋白产品临床报告**造假,产品悉数下架,紧接着央视《焦点访谈》栏目曝光了胶原蛋白**被放大,实为人造的**,众多代言女星被卷入事件中。
近日,东宝生物“胶原蛋白门”有了进一步进展,包头市工商局已经介入调查。尽管外界的种种质疑不断袭来,但东宝生物旗下胶原蛋白品牌圆素销售方表示产品尚处于起步阶段,本身的销量并不大,目前事件对销量的影响不明显。汤臣倍健公共事务部总监陈特军也表示胶原蛋白产品在汤臣倍健的产品中占比较小,事件与汤臣倍健关联不大,不予任何评价。东阿阿胶相关工作人员表述更为轻松:“我觉得没什么影响,毕竟我们是生产阿胶的,不是生产胶原蛋白的。”
但业内透露,这些表述打肿脸充胖子的可能性比较大。在一些涉事公司里,**对销量的影响已经逐步显露。
一家主要经营胶原蛋白产品的某公司负责人透露,公司的胶原蛋白产品已经获得**食品文号,但事件后公司销售业绩已经出现了10%的下滑。他认为:“整个行业都是这个情况,只不过是下滑多少的问题。”该负责人分析道,事件**周对**对胶原蛋白的争议比较大时产品销量几乎没有受到影响,但第二周随着争议的焦点向企业蔓延,消费者投诉不断。要求退货或本来想买现在“不想买了”,消费者的个别反应随即像蝴蝶效应一样波及终端店和代理商。企业不得不重新评估事件的严重性。
该负责人坦言销量下滑只是表面影响,目前企业面临的*大挑战是让代理商和终端店重拾信心。
一位代理商表示,正常情况下每个月会向公司进货20万到50万不等,事件发生后,他觉得未来并不乐观,需要观望,于是他中止了进货。
在事件发生后,该主营胶原蛋白的公司也采取了相关措施,公司试图通过代理商将两份说明其胶原蛋白产品安全、有效的文件张贴在终端店内,并附有相应的参考资料。但这些说明在汹涌的**面前显得苍白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