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国内面膜品牌不超过20家;一年后,面膜品牌超过100家,增幅达到400%”国内某位知名面膜品牌老总这样对记者说。市场一年内竞争对手翻了4倍,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相比之下,国内膏霜类的品牌数量一直比较稳定,每年的新增的品牌数和被市场湮灭的大致相等,所以膏霜类的品牌数多年都没有大的变化。由此可见,在一年里,国内面膜品牌数的增长是可怕的,竞争呈现直线上升的态势,面膜的大战即将到来。
1年内,增加了400%的面膜品牌,这些犹如如后春笋般的面膜品牌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一类是从膏霜类厂家转型过来的,这种类型数量上是*多的。如*新上市的高倩面膜,高倩是个老品牌,有10年的历史,早前一直是专注在膏霜类产品,从去年开始往面膜品类发展,企图完整自己的产品线。
第二类是专注做面膜的厂家,如美即、洁宝集团等。“既做膏霜又做面膜,难免会给经销商不专业和不专注的感觉,我们打的旗号就是专注面膜,别的都不做”某品牌的面膜总监如是说。目前,打着这种旗号的面膜品牌也是越来越多,看得经销商们眼花缭乱。
第三类是从线上起家的品牌,如御泥坊、相宜**等,他们的特点是出道早,成长快。据天猫平台公布的*新数据显示,2011年度御泥坊等品牌在天猫网络渠道销售的,品牌**交易规模增速超过200%,远高于化妆品的增速18.7%。
除了本土品牌大**外,外资品牌也想分一杯“面膜羹”,卡尼尔在2012也推出多款“2nd Skin面膜”,并在广东卫视等多个地方频道投放广告。
面膜市场呈直线上升的态势,从广告量可觑一二,2012年的国内面膜品牌广告费用至少增长了100%,出现了多个面膜品牌同时*夺*佳版面的局面。
翻开行业杂志、周刊,面膜品牌的广告铺天盖地而来,这个变化是从2012年开始,标志着这些面膜品牌正在进行渠道的竞争,行业杂志是刊登给经销商,也就是渠道商看的。杂志、报纸的内页上连续十多个版面刊载的都是面膜品牌广告,多个面膜品牌同时在*夺*佳版面,估计用不了多久,经销商将会*次在封面上看到面膜广告。
还有一些在聚优美品、乐蜂网打广告的是从网络成长起来的品牌,如御泥坊、相宜**、可贝尔等也是频频出现在网站*页,当然不能不提的是美即,地铁上每个站点连续3-5个灯箱的广告投入,就可见也是下了“血本”的。
这些新生品牌构成了面膜市场竞争上的主力,他们的价位都集中定位在10-20多元的区间,消费者的年龄结构多以年轻女性为主。以每个面膜品牌平均推出20款面膜产品来算,100家品牌就有2000款面膜可供选择,可以说,多数的本土品牌面膜都集中在中等档次进行冲锋。
而本土品牌面膜冲锋的工具都雷同得惊人——派赠。去年,是膏霜大派送;今年,可以预料的是——我们将在终端看到面膜满天飞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