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8年开始,中医理论、**药概念逐步成为各大日化企业争夺市场份额的机会点。5年过去了,借着“中国风”这股东风,不少民族日化企业崭露头角,有的还从外资品牌那里*到了部分市场份额。不过,截至目前,民族日化品牌仍以中低端路线为主。**认为,与**知名日化品牌PK,要摆脱对价格战的依赖,相关品牌要尽快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品。
“中国风”劲吹消费者受用
提起民族日化品牌,很多人会马上想到百雀羚、相宜**、云南白药、片仔癀等品牌。消费者对民族日化的印象也比较统一:包装古典朴素;价格中低端;年龄偏大群体喜欢用;其中不乏好东西。2008年,**会在中国举办,“中国风”在世界范围内流行,民族日化品牌纷纷推出**药配方的产品,试图改变消费者对其产品“中低端、中老年人青睐”的印象。目前,在我市大型超市,民族日化品牌的相宜**、百雀羚等纷纷开辟了专属货架,配备营业员向顾客介绍、推销产品,产品的价格也逐渐走高。比如百雀羚,虽然保留其传统黄蓝色调、价格低端的产品,但将其放在货架的*下端,主打产品采用年轻感觉的**绿色包装,摆放在货架显眼位置。一款水润精纯面霜售价为98元,是其传统产品的近10倍。**也开发出“**堂”系列化妆品,还请王菲做代言人。记者发现,“**堂”也走中端路线,目前门店或专柜还未广泛铺设到国内各城市,济南仅在章丘有两家店铺有售。
虽然众多民族日化品牌都吹“中国风”,消费者不嫌雷同还非常接受。目前,民族日化品牌的牙膏都比较便宜,云南白药牙膏反其道而行,价格定位较高,却赢得消费者认同。在银座超市,记者看到云南白药推出的“养元青”洗发水,210毫升售价达58元,旁边宝洁旗下潘婷洗发露400毫升的售价是35元,是“养元青”价格的一半。售货员称,“养元青”主打中药去屑,虽然价格偏贵但效果好,卖得不错。
民族品牌发力外资遭遇挑战
民族品牌发力的同时,外资品牌表现乏力,正逐渐失去老大的地位。10月25日,宝洁公司公布2012-2013财年第一财季报告。这一财务季度宝洁营业收入为207.4亿美元,同比下降3.7%。在这样的背景下,宝洁宣布到2013年6月裁员6000人,相当于非制造部门员工总数的10%。有评论称,*近5年,民族日化品牌借着“中国风”逐渐崛起,在此期间,宝洁未能推出让消费者眼前一亮的新品牌,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不够。加上成本上涨等因素,致使市场份额被挤压。
也许是终于发现产品具有“中国特色”才能在中国区扎根。记者在宝洁官方网站看到,12月,宝洁将在中国推出潘婷全新“植物精粹系列”,介绍称,潘婷新产品遴选了数以千计的药用植物,*终选出更适合亚洲人发质的3种植物精华,成功研发。
不少国货已不“纯粹”
当下,很多消费者喜欢在网站论坛“晒”自己的洗护用品,顺道分享使用心得。在某门户网站的化妆品论坛,使用“国货”做关键字搜索,马上出现几十页帖子。记者发现,网友们经常晒的一些“国货”品牌,其中不少已经引入外资或被外资收购,不是纯粹的国货。比如,小护士、羽西目前归属欧莱雅集团;舒蕾已经进入拜尔斯道夫日化麾下;丁家宜被科蒂收编。尤其是“天天见”的大宝,早在2008年就被美国强生收购,成为强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民族日化品牌匮乏
外资日化品牌在中国市场的绝对优势地位正在失去,民族品牌迎来“收复失地”的难得良机,只是失地要怎么收?
中国的日化市场非常巨大,民族日化品牌想*占市场必须扎根本土,开发出中国特色的产品。济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葛金田认为,民族日化品牌坚持“中国风”的道路是正确的,以后还应继续走下去。可惜目前还几乎没有品牌推出**价位的产品。“民族日化不能仅靠价格优势长期与外国品牌抗衡。建议民族企业从人参、虫草、藏药等顶级中药中提取精华,开发出适合亚洲人使用的个性化产品。日本、韩国的一些企业已经做得很成功,这本来是中国企业应有的优势。”葛金田说,随着中国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档日化产品的市场会越来越大。民族品牌要敢于走高档路线,只要产品适合亚洲人使用,配合精准的市场营销,消费者就会接受。